近日,济南正式发布《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5年—2020年)》(以下简称规划)。新型城镇化,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城镇化。到2020年,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70万人左右,这意味着济南将迈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的门槛,加入特大城市的行列。
在《规划》中,明确了济南未来的发展定位。其中,在省内,济南将自己定位为“双核”城市之一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;国内定位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,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、金融中心、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;世界定位为世界著名泉城,使泉城泉水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,使泉水成为济南市最大的资源禀赋和核心竞争力。
2020年的济南,全市常住总人口达到770万左右,城镇化率达到73%以上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70万人左右。济南将努力实现97万农业转移人口在济南市城镇落户,促进55万左右城中村和城边村居民完全市民化。
《规划》中指出,按照“尊重意愿、自主选择,存量优先、带动增量”的原则,以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、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为重点,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放宽落户条件。
记者了解到,按照城镇化的目标,从今年到2020年,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年均落户市民化16.4万人,全市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年均落户市民化3万人。“而过去济南市每年外来务工人员落户4万人左右,也就是说,规划年均落户人数是过去的4倍,这个数字是很大的。”济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课题组负责人程道平说,为了实现如此多的外来人口“市民化”,未来济南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将是一种趋势。
《规划》中指出,中心城适度增加落户规模,合理规定落户所需的合法稳定住所、合法稳定职业的范围和条件,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三年,降低中心城落户门槛,取消工作调动、大学毕业生、复员军人安置落户附加条件限制。
济南将放宽市内户口迁移政策,将农村居民统一纳入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。改造后的城中村居民,依据济南户籍管理有关规定完善户籍登记,并参加相应的社区自治管理,依法享有自治权利、履行相应义务;参加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,会实行个人缴费、集体补助、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;如果符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、城市医疗救助、教育救助以及其它社会救助标准的,也会依法享受相关社会救助。
根据各区定位定用地规模,不会出现“空城”
一直以来,济南都是东西狭长的布局形态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济南的城市运行效率和容量。2003年济南的城市发展空间明确为“东拓、西进、南控、北跨、中疏”的十字方针,在此次的新型城规划中,这一方针依然贯彻。未来济南不仅在西部城区、东部城区和中央商务区重点着墨,还将积极构建济南新区,从而拉长南北距离,优化新中心城区空间布局。
未来几年,济南还会推进新中心城与章丘、济阳等卫星城的一体化发展,形成一个组团式的济南都市中心区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,尊重自然的理念将得以凸显,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,让城市融入大自然。在城区的连接处以及城区内部,将会系统规划增加生态基础设施用地,增加湿地、水面、林地和绿化景观,为市民营造出更多的美景。
城市发展后,也会吸引来更多的人口。2015-2020年之间,预计济南中心城常住人口增加70万左右,周边卫星城人口也相应增加。新增人口和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间如何匹配?济南也有了打算。
据了解,未来济南将根据各城区发展定位确定各城区的产业用地、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规模。还会根据各城区未来人口的物业需求和存量商品房规模,测定规划期内各城区的住房、产业地产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规模,从而科学引导城市开发,减少职住分离,避免开发过度的“空城”和配套滞后的使用不便。
[编辑:杨宇宣]相关阅读:
楼盘推荐: